今天的发布会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有: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 [王旭明]: 新闻界的朋友们,欧博abg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广大观众朋友们,收看中国政府网、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现场直播的广大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并且关注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教育部第12次新闻发布会。 [王旭明]: 我记得在第6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实施免费生教育的时候,我曾经用过一个词“期盼”。我说人人期盼理想成为现实,人人期盼成功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也期盼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今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代会宣布今年将实施两项重大教育政策的时候,全场发出了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这一两项政策之一就是今年将实施本科高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制度。 [王旭明]: 宣布这个制度的时候同样获得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之后人们便期盼这样一个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充分体现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能够出台。日前财政部、教育部就这样一个重大政策接连下发了五个文件,分别是:《关于国家奖学金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国家助学金管理的暂行办法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五个具体政策的出台无疑将满足社会各界,特别是记者朋友对实施这一重大政策的具体做法的期盼。 [王旭明]: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忘记,现在这个时刻,有另外一批人,他们也在期盼着。大家知道今年高考已经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大批学生将获得高等学校入学深造的机会,当然他们是非常高兴、非常兴奋的。同时,这些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当然他们也充满着期盼。他们期盼着国家出台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的政策,能够使他们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无疑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王旭明]: 可能关心新闻的朋友们已经注意到,今天不少报纸和网站都播出了一条很重要的新闻,就是:国家采取重要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和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个新闻发布说,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每年约有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个人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同时,这条新闻还告诉我们,新的资助政策资助强度大、覆盖范围广,同时针对个人情况不同多种资助选择程序简单方便。相信这样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将会满足已经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利好信息多多,具体政策多多,让我们走进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一给你解读。 首先我们有请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先生向大家介绍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三个政策方面的情况。 [赵路]: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下午和大家见面,并且向大家介绍高校三个奖助学金制度的有关情况,同时我也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今年5月13号,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也就是国发13号文。国务院的13号文对于构建我们国家新时期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定,包括它提出了这个政策体系的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具体的内容。 [赵路]: 为了贯彻实施好国务院13号文件,今年5月16号又召开了“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陈至立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她对贯彻落实好国发13号文作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各项工作要求。这一个多月来,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相关的部门,包括地方政府,都在按照国务院13号文件和全国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工作会议的要求在积极地开展工作。 [赵路]: 从财政部和教育部来讲,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作任务很多,包括要对各地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生源的情况进行大量测算,还要对中央与地方经费的分担数额进行具体的测算,等等。但是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围绕国发13号文件制定具体的配套文件。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上周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8个具体的配套文件,这里面我想着重就高等学校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这三个文件的有关情况和大家做一个介绍。一会儿教育部的同志还要介绍其他配套文件的情况。 [赵路]: 我想讲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主要特点;第二个方面,这三个奖、助学金的配套文件的主要内容。 第一,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制度。 我体会这三项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这三项制度的资金来源全部是政府投入。当然,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资金的,不用地方出钱。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采取的是中央与地方分别按一定的比例承担,按东、中、西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承担比例。西部地区是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同时要考虑生源因素。这三项奖助学金制度全部政府投入,投入力度非常之大,前所未有。 [赵路]: 有关媒体也报道了,从今年秋季开学一个学期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在这之前中央财政用于助学的经费一年只有18亿,包括过去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包括中职的都加在一起只有18亿。秋季这一个学期,也就是半年中央财政用于助学经费增加到95亿,加上地方的总共154亿。一个学期154亿的经费当中用于高等学校,包括高职学校,建立这三项奖助学金制度的经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一个学期大约是52亿。这里面中职学校占的比重更大,中职学校关键是覆盖面大,所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中职的国家助学金大约是80多亿。154亿当中除了有高校的三项奖学金制度、中职的国家奖学金制度以外,以后还要包括进一步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这个国家要拿出补偿的,如贷款贴息,包括将来要推出的生源地贷款等等,还有一部分钱要从这里面出。这是第一个特点,全部是政府出资,而且力度很大。 [赵路]: 第二,这三项制度奖励资助的对象各有不同,既帮困又奖优。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高校包括高职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向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具有奖励资助的含义,欧博官网奖励资助的对象是高校包括高职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附加的条件是“品学兼优”,学习好、品德好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不论贫富、不论困难与否,奖励那些品学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我说这三项制度奖励资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功能有所不同。 [赵路]: 第三,通过实施这三项制度,我们大大提高了资助的强度,大大扩大了资助的面。比如说国家奖学金,每年要奖励五万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奖励标准8000元,这是过去没有的一项新制度。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标准5000元,奖励资助面平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的比例是3%。按现在全日制高校在校生1700万人计算,大约每年将有51万品学兼优又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拿到每年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个奖励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十倍,过去虽然不叫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是也有这样的奖励制度。现在新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实施以后,它的奖励覆盖面相当于过去的十倍。再比如国家助学金,国家资助政策平均资助标准是2000元,资助面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按1700万人计算,每年将有340万名家庭困难在校大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这样的资助面,也就是说340万享受到资助学生的人数相当于过去的七倍。 [赵路]: 第四,这三项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比较强。我们在具体分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名额和资金的时候不是搞平均分配,我们要考虑到不同的高校特点、不同专业特点,要向那些国家最需要的专业进行必要的倾斜。比如说农林水地矿,来支持、扶持、促进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优化高校内部的学科结构。所以说我们的资助政策不仅是奖优帮困,还有它的重要性。 [赵路]: 第二个方面,就上周财政部、教育部刚刚颁发的这三项制度的具体管理办法或者说配套文件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刚刚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三个管理办法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于实施好这三项新的制度,指导地方、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三个文件我不一一介绍了,因为有的是交叉的、有的是重叠的,不浪费时间了。我想概括为几个问题简要的讲一讲,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我和崔主任及教育部的同志可以给大家做具体解答。 [赵路]: 这三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这三项制度的实施范围是什么,在这三个文件里面都做了具体的表述。比如说国务院14号文件就讲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具体怎么理解?怎么掌握?在这里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而且是全日制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首先在学校的界定上做了这样的表述,而且对奖励资助的学生对象也做了具体的表述,这里不重复了。 [赵路]: 第二,全国的高校这么多,有本科的、专科的、职业的,有东边的、西边的,有不同学科的,录取的分数各有不同,怎么分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怎么掌握?文件中也做了原则的阐述。比如说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各个省能拿到多少,为什么拿到这么多,没有拿到那么多?在文件里有一句话:“地方高校国家奖学金的原则,是由各省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的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科生人数等因素确定”,而且提出“分配国家奖学金名额的时候,对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以及以农林水地矿油核为主的高校要给予适当的倾斜”。 [赵路]: 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分配国家奖助学金名额的时候,首先要给各地,当然中央高校直接给到高校了,而对地方,根据这个省的高校的学生人数、高校的办学水平等各种因素来确定一个省应该拿多少国家奖学金。 当然在具体分配的时候还有一些倾斜因素,就是刚才我讲的两条:办学水平高低,600分录取的学校和400录取的学校的国家奖学金名额肯定不一样;再一个是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这些方面倾斜,鼓励学生报考这些专业。 [赵路]: 当然各个省拿到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的给省的名额以后,还有向本省各高校进一步分配名额的环节,各地在具体分配本省名额的时候也要相应考虑这样一些因素,但是具体的办法要由地方制定。因为我们这三个办法的最后复核里专门有一条:各地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的两部文件具体制定。 [赵路]: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分配原则和国家奖学金的分配原则在有些方面也类似,但是在有些方面有不同。因为,第一、国家奖学金是中央财政全额出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第二、国家奖学金是不分贫富的,单纯奖优,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都是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国家奖学金给的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在确定各省享受到多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名额的时候,在分配的因素考虑上与国家奖学金就有所不同。比如我们要考虑生源因素,因为一个高校生源结构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比重就有可能不同。比如来自西部地区多的、来自农村多的学校,家庭困难的学生比重肯定要高,我们这两个奖助学金在分配的时候就要考虑生源因素。在这三个配套文件中我们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名额怎么分配做了这样的规定。 [赵路]: 第三个方面,涉及到这三项奖助学金具体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问题。 这三个文件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做了原则规定。从程序上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基本上分为两段程序,一段程序是财政部、教育部对各省的程序,一段是各个高校内部如何评审,哪些学生能够拿到奖助学金、哪些学生能够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哪些学生拿到国家助学金的配套程序。 [赵路]: 从第一段程序讲,有两个时间点大家要记住,每年7月30日之前,财政部、教育部要把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分配名额和经费预算下达到各地。当然,中央直属学校我们直接下达到主管部门,哪个大学哪个部门主管,钱就拨给哪个部门。另外一个时间点,每年9月1日之前,各地和中央主管部门拿到了财政部的经费,各地和各个部门必须把这三项奖助学金的经费预算下达到各个高校。这个程序是在政府各部门,包括中央与地方的操作程序。第二段程序是高校内部,高校拿到主管部门下达的奖助学金的预算、总的名额以后,欧博具体的学生的申请、学校的评审程序要由各高校组织完成,各高校为此也要制定各学校的具体申请、评审的管理办法。 [赵路]: 学校在评审过程中也有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的要进行公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是不是奖给了优秀学生,贫困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品学兼优,我们要进行公示。最后名额的确定要经过学校领导的集体研究讨论,而且要按程序上报批准。在具体发放的环节,国家奖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都是一次发放到学生手中,国家助学金规定是按月发到学生手中。 [赵路]: 一个学生不可以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拿到2000元的国家奖学金,如果学生成绩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是申请国家奖学金8000元,或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但是你不能同时获得两个,只能申请一个。 [赵路]: 第四,关于各个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助学。这个在国务院13号文件里有相关规定,但是并未确定具体比例,这次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这三个文件里面明确了这个比例,包括中职的国家奖助学金的办法也对学校提出了要求。因为现在的高校,高职、中职还实行收费,不像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财政保障它的经费。它们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多元化的。高校收取的这些费用,我们叫事业收入,除学费之外的一些事业性的收入,这是一个会计科目,除了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以外,也应当拿出一小部分来开展助学服务。 [赵路]: 经过反复测算,对于高校从自己的事业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助学,我们确定了一个比例:4%-6%,具体到每个高校是什么比例,地方由地方去确定,中央的高校由财政部和这个高校具体的主管部门来协商确定。 [赵路]: 第五,关于民办高校如何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政策的问题。国务院13号文件,大家也都看了,它的题目讲的是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没有说公办的,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民办高校和中职。所以说,这个文件颁布以后,有关方面、有关的学校很关心民办学校的问题,问民办学校是不是在国务院文件的政策范围内,民办学校的学生能不能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如果能享受具体怎么享受国家的奖助学金制度。 [赵路]: 在这三个文件里,我们对民办高校如何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问题也做了一个原则的规定。根据我的理解,我们两个部对民办学校做的这样的原则规定恐怕有这么几层意思需要来把握:(一)我们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没有把民办学校排除在外,相反的是涵盖了民办学校。 [赵路]: (二)民办学校如何享受国家的奖助学金制度,我们两部委的文件里有一些规定,或者说是条件的规定或者是前提的规定。比如说,关于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这两个办法里,专门讲了民办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举办者要按照一定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经费,就是刚才我说的4%-6%,你要从你的收入中拿出按国家规定的4或6的比例来资助你这个学校的贫困学生,你招收的学生如果要申请国家奖助学金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这三个制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都有一个申请的基本条件,你最起码要符合这三项其中的一项。这三条,我理解它不完全是针对民办的,对于公办学校实际上是一样要求的。所以说,民办学校在新的国家助学政策颁布以后,要在办学行为规范上,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助学上,等等,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或者符合国家的规定。 [赵路]: (三)民办学校具体如何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由各个地方负责制定具体的办法。教育部、财政部这三个文件只是确定了一条原则,但这个原则也是没有内容的原则,具体哪些民办院校呢?享受多少?因为民办学校它的管理属于地方事务,包括中央所属高校的二级学校、独立学院,也是由当地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具体怎么操作由各个地方根据两部(教育部、财政部)这三个文件规定的原则来具体确定方式。 [赵路]: (四)地方在确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办法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说办学质量、学费标准、招生分数、就业率、学科专业等因素,我们是根据新的助学政策、新的奖助学金制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精神,来提供这些因素供地方参考。所以说,下一步我们各个民办学校原则上来说是纳入我们的新的助学体系,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实施,需要地方来实施采取相应的办法。 [赵路]: 这三个制度的一些情况和内容,我就先介绍这么多,一会儿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和这两位同志来一起解答大家,谢谢大家! [王旭明]: 谢谢赵司长,很难为赵司长,这三个文件涵盖的内容很丰富,同时酝酿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给大家做全面的介绍,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赵司长既向我们介绍了实施这项政策的范围、种类以及实施的具体程序,也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家很关心民办学校怎么样,大家也很关心各学校如何从事业性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困难学生。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赵司长做了简短的解答。 [王旭明]: 我们同时看到这样一项政策设计,政府既考虑到学生的吃饭问题,又考虑到上学问题;既有品德方面的考虑,也有实际情况的考虑,还有一些紧缺的农林地矿油专业的倾斜。由此可见这样一项制度设计出来确实不容易。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项政策的覆盖面特别广,资助强度特别大,由此可以说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掀开了新一页。 下面有请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焱介绍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关情况。 [崔邦焱]: 刚才财政部赵司长已经把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欧博娱乐经过财政部、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做了详细介绍,介绍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讲得非常好。为了配合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贯彻落实,我们会同财政部在这次配套文件中也制定了《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指导意见》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 [崔邦焱]: 我先说一下勤工助学问题。应该说高等学校的勤工助学是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项措施。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包括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也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各高等学校也必须进一步抓住这个成果。因为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有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抓得好,落实得好,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新的资助政策体系配套文件的设计中专门下发了一个《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已经发给了各位记者朋友。 [崔邦焱]: 这个办法主要是就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有关要求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勤工助学贷款怎么安排,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其中主要强调了学校要加强管理,重视这项工作,要有人来引导、组织这项活动;强调了学校的责任,规定了学校的职责。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学校抓好这项工作,落实好这项工作,在国家大力资助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一些校内外勤工助学的活动,进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解决他们经济上的一些困难。 [崔邦焱]: 同时,勤工助学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座的记者朋友都是从高等学校走出来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参加过勤工助学的学生,如果没有,至少都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必须要求的过程。你是学数学的也好,学物理的也好,社会实践一定要参加,也是有一定学分的,这是对能力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所以,勤工助学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实践。 [崔邦焱]: 我们在这个文件里也提出来,勤工助学的岗位主要有校内和校外的两类。校内的,主要是助教、助管和校内的一些后勤服务工作,由学校做好安排,由学校认真组织,设计一些岗位,组织学生来参加,优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除此之外,勤工助学服务的管理机构也要在校外开展一些活动,提供适合学生参加的一些岗位,组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崔邦焱]: 对于这个勤工助学的酬金,我们在这个文件上也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我们基本上要求一个小时不低于8块钱,一个星期不要超过40个小时。为什么这么考虑呢?因为高等学校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很繁重的学业任务。必须保证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从事勤工助学活动。不能天天去打工,每天去勤工助学,这不行。高等学校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什么规定这些酬金的基本标准呢?包括在校外,我们要求不能低于所在地方的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学生参加活动,到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企业任一份职或者做一份事儿,需要按照国家基本的标准和要求来支付学生的待遇。 [崔邦焱]: 除此之外,在这个文件里,我们也规定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时间,实际上我刚才已经提到了,一定要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基础上去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第二,对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安全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身体健康、高空作业、有危险的工作。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要保证学生的承受能力。 [崔邦焱]: 第三,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中,发生了一些争议或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应该事先签定协议。可能很多学生现在收看节目,我们也提示广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有维权意识,参加活动要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协议,包括校内的用人单位,到校外去更是这样,要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比如说,出现了安全事故怎么办?要在协议里面写清楚。这是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的需要。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看文件,这里就不展开了。总体来看,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个文件来进一步推动、规范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我们也要求学校组织更多的岗位,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发挥更大的作用。 [崔邦焱]: 第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完全是配合高等学校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它的评定、发放的要求配套制定的。文件的主要事项是,要确保高等学校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评定、发放过程中能够保证公正、公平、公开。国家励志奖学金一年5000块钱,我们在城里生活,特别是在北京生活,认为这钱不是很多,但对于广大农村的老百姓来讲,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已经是很多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工作做好,保证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资助的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手里,确保他们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崔邦焱]: 这个文件主要是规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程序、要求和加强领导,包括组织机构等等方面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但是,这个文件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高等学校必须在这个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再制定本地区或本学校的具体实施办法。大家都知道,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和标准,东、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平原和山区、边远地区,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生活的消费支出不一样。这个文件主要是学校要加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给予的高度重视,财政部、教育部党组、部领导、有关司局也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如何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怀,保证这个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定和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恐怕最终做这项工作,落实这项工作的责任是在高等学校,所以我们要求高等学校一定要加强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组织好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高等学校认定工作怎么组织,怎么认定,我们有条文,规定得清清楚楚。 [崔邦焱]: 我想当前宣传的重点大家一定要说清楚。我们昨天已经发了新闻通稿,就是高考已经结束,招生工作6号就要开始了,怎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发愁。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被高等学校录取了,他们要知道国家有政策,全社会也十分关心,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只要是他们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党和国家、人民都会保证他们去上学,完成学业。所以说,关于认定,当前主要是宣传,告诉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你们考上大学了,不要怕。 [崔邦焱]: 这里有一张表,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我们也要求各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以后,发放录取通知书时,要把有关资助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包括这张表,困难学生的这张认定表,只要你录取了,每个人一张,只要你家庭经济困难,录取了以后,按照这个办法的规定,到家庭的乡镇街道、派出所部门加盖公章,确认以后带到学校,学校还有绿色通道,你就可以上学了,不要害怕。所以这个当前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比较边远的地区、农村地区,老百姓不知道,接到录取通知书就犯愁。所以我也拜托各位记者朋友,大家都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能够为今年新考入大学的学生朋友们、青年朋友们,因为他们经济困难,通过大家的劳动,使他们能够解除后顾之忧,知道国家有办法,学校有措施,他们上学不用犯愁。我今天就说这么多。 [王旭明]: 崔司长介绍了后面这两个文件的有关内容以及实施的具体办法,特别是他对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也非常重要。我们在新闻发布会开始的时候就讲,现在高考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根据往年的惯例,这个时候开始延续一到两个月,媒体普遍关注的是困难学生上不了学的具体情况,我想让这样一项具体政策深入到困难学生心中,让它家喻户晓,无疑对帮助这些真正困难的孩子上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王旭明]: 今天参加我们新闻发布会并且回答大家问题的,还有几位重要的嘉宾: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处处长董德刚、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处副处长刘小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光明、教育部财务司外资利用处处长何光彩、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资助处处长 周春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信息法律处处长喻小明。 下面的时间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张主任,我们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了一些采访,采访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高校的贫困学生并不愿意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困难,对于学生们所顾忌的隐私保护问题,在资助政策中是否会有所体现? [张光明]: 在资助贫困工作中,因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很在意,我们很注意这个问题。国家在考虑资助学生工作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组织的,学校在组织过程中就应该按照国家政策从正面做一些工作。在资助工作中,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这就给学校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张光明]: 我想在学校的组织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学生心里的顾虑打消掉,第一步是让他想上学,我们宣传的重点是吸引他们来上学,上学以后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所以在这方面学校要做好工作,通过学校的工作应该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但是如果学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反映出来,就说明我们某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做细。为什么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呢?其中一个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困难,一方面是鼓励积极向上学习。这并不矛盾,在学校四年的成长过程,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看到一些成功的范例,个别学生过去很困难,心理也有些问题,但是在国家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且成长成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范例,希望有顾虑的学生向这样的学生学习。 [王旭明]: 困难不是耻辱,困难是可以战胜的。 [中国教育报记者]: 大学生是准公共产品,对于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回报。此次国家财政加大对大学生的资助,惠及400万人次的大学生力度前所未有,显示了政府主动作为的坚强决心。有三个问题请教赵司长和崔司长,报道当中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度?这次提到了国家的支持和家庭的支持以及个人的努力,三者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关系,我们如何使群众了解到政府是在主动作为,加大投入,同时又不是政府全包下来?这是第一个问题。 [中国教育报记者]: 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一个政策导向,推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并举,这是这次的制度设计。比如说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都强调了名额要向农林水地矿油核这些专业倾斜,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有的贫困生家里很穷,可是报的是收费很高的院校,比如像软件学院,并没有报农林水地矿油核的专业。这个现象我们如何看待? 第三个问题,有一个数据说高校中特困生的比例为15%、困难生的比例为25%,这次资助新政涉及的覆盖面是23%左右。但是它是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有些人可以同时获得助学金、奖学金,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助学金不可以兼得,它是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那么如何让阳光普及到每一个困难生,如何让所有具备资质的青年都能进入到高校中呢? [崔邦焱]: 这位记者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高等学校属于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机制,是世界惯例,中国人这么做,美国人也这么做,美国人上大学也必须交钱。所以缴费上大学这是我们国家每一个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它属于非义务教育。刚才这位记者讲到,它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是有回报的,一个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和不上大学,今后的回报率是不一样的,这是要说清楚的一点。 [崔邦焱]: 所以说现在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广大在校学生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按规定缴纳学费是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说国家要资助,上大学都免费了。大学不是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我们国家,法律规定是九年制,小学加初中,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硕士、博士阶段都属于非义务教育,必须缴费上学。 [崔邦焱]: 我顺便提一下,我们在工作中也了解到有个别学生欠交学费,有个别学生也并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也有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我们调查了解到,每个学校被拖欠的学费一般都上千万,几千万、上亿的学校都有。教育部部属学校中有一个高校欠交学费上亿元,欠交学费几百万、上千万的学校很多。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 [崔邦焱]: 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经过党和国家的培养,从小学、初中、高中走进大学学习,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广大的大学生也是会明白的,所以我们在高等学校学生守则里也规定“按时缴纳学费是必须遵守的校规”。 [崔邦焱]: 现在我们国家的学费标准已经从2000年开始连续稳定了几年,现在看来现在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平均在4000-4500元左右,这是平均的。有的专业高了,有的贫困生想读好专业,它是热门专业、回报率很高的专业,收费就高。但是平均是4500元左右,已经连续稳定了几年。这个标准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说负担还是很重。4500元的学费,1200元的住宿费,再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费、吃住行,一个学生一年肯定要支出一万元。所以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正因为这样才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今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大大地加大投入,保证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提供资助。 [崔邦焱]: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怎样把握好度的问题。第一,上大学交学费,按时按规定缴纳学费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国家有办法、学校有措施,党、国家、人民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你们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第三,每个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我刚才讲了认定问题,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向学校申请资助,如果家庭经济困难不大,我能够克服,那就应该发扬风格,把资助的经费让给更困难的同学。 [崔邦焱]: 综合实际情况来看,现在是20%多的人次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根据调查的结果,目前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总体比例在20%左右,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8%-10%。现在的制度设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在财政部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总体设计能够解决这部分学生受资助的问题。 [崔邦焱]: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把握好度的问题。现在是有这样的现象,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家庭经济困难,比较穷,应该是报考国家急需的专业,国家鼓励的专业,国家收费相对较低的专业。除非你本身在某个方面特长突出,比如说我虽然是农村山区的孩子,在遥远的新疆阿拉泰地区,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是绘画十分出众、音乐十分出众,那欢迎你报考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但是如果说没有某一个方面特殊的专长,应该选择一般的专业、普通的专业、国家鼓励的专业、国家急需的专业,少数的热门专业、高收费的专业,我们应该尽量不报。对我这种说法肯定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是什么叫公正?什么叫公平?这就是公正,这就是公平。 [崔邦焱]: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党的资助阳光照亮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现在的资助强度大、资助标准低,只要把工作做好,认真落实、全面落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党的阳光、公共财政的阳光是完全可以照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上的。 [王旭明]: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发出通告以后,许多网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两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请主席台上的领导回答。一个问题是,崔司长刚才说的减免经济困难学生杂费会起到一定作用。勤工助学固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应该提高学生在高校勤工助学的报酬,不能将学生看作廉价劳动力,在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的时候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 对于甘肃来说,贫困生比较多,相对来说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请问类似这样的贫困生比较集中的地区有什么倾斜政策?教育部对在这一地区的高校有什么政策? [赵路]: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在政策设计当中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考虑。比如在研究测算各个省高校学生贫困面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源地因素。财政部和地方各省财政原则上是按照比例分担经费,西部8:2、中部6: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这个比例是原则性的,具体到甘肃省的高校,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也好,或者北京某高校的甘肃学生也好,在我们测定各地贫困面来说,把生源作为重要的因素,比如说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重面,我们的测算面要远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目前根据平均测算,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面,或者说将来能够享受到国家奖学金的面大致占28%-29%,而中部地区只占21%-23%,东部地区是12%-13%。 [赵路]: 如果一个西部地区的学生在西部上学,家庭经济困难,我们给学生安排国家助学金的名额和比重要比中部和东部大;如果西部的学生到中部省份或者到东部的一个省上学,同样在界定贫困生标准的时候有一套标准。你是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标准的学生,你同样可以享受到。作为教育部、财政部,我们在给各地安排经费的时候还有生源地的因素,东部的省接受了西部学生,我们是按照和西部经费分担的比例,比如说山东省,山东省的经费分担原则是4:6,中央拿4,山东拿6。如果招收了甘肃的生源,我们是按照8:2,一方面鼓励东部省份多招收西部孩子,同时西部的孩子到东部省份读书,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一样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 [王旭明]: 谢谢赵司长,请网友放心,国家对西部地区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到中东部就学,这项政策都给予了充分考虑。 [崔邦焱]: 关于勤工助学的问题,这位网友提出的意见很好,在办法中已经体现了。学校一定要想办法安排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而且要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第二,关于待遇,为什么这次在文件中规定了校内的勤工助学原则上不能低于8元,就是考虑到这位网友提出的意见。过去国家没有规定,可能少数学校给的待遇偏低,我想有了这个规定可能情况会好一些,8元不少了,每天工作8小时,按照一个成年人参加工作,一天64元,收入也可以,现在大学生毕业要找到一份两千多的工作也不错了。 [王旭明]: 网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观众朋友不断提问。我也告诉大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从今天开始在首页开设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咨询的绿色通道,随时接受公众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线提问和政策咨询。我们部里有关工作部门将组织人力在第一时间保证在24小时之内对你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在网上给予公布。同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在首页开辟了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题报道,把有关政策、咨询解答等一系列内容全方位在教育部门户网站有专栏,欢迎大家关注上述两个专栏,我们将及时、准确、全面公布有关信息。 下面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赵司长,目前根据调查,有读者反映在西部各生源地对助学贷款制定了地方性政策。其中有一条,如果在甘肃申请助学贷款,只能报考省属或者市属高校,有些孩子考得很好,并不想在省内读,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赵路]: 甘肃省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很好的举措,就是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问题。他们在推行生源地贷款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你说的这个问题。现在情况是这样,我们在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同时,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须继续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这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从2004年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后成效显著。 [赵路]: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仍然难以满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需要。目前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只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9.5%,我们现在测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20%左右。在实施新的助学政策的形势下,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进实施三项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包括在校内实行勤工助学之外,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一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金渠道。 [赵路]: 下一步我们和教育部,包括有关金融部门研究、考虑,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加大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工作力度。国务院13号文件也讲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较之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有它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对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较容易掌握,贷款归还比较有保障等等。目前财政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办法。 [赵路]: 你说到的甘肃的问题,在甘肃一个省率先搞生源地助学贷款肯定有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以后在全国搞生源地助学贷款肯定不会有问题。所以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设计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我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具体怎么设计还要看将来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施办法。 [王旭明]: 今天,一个新闻发布会要解读五个文件,真的是非常难,大家在消化这五个文件的过程中有什么难题可以直接和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大家准确的答复。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发布以来引起了各媒体的普遍关注。大家也许记得,大概几周前,我们请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名学生,他们都是享受国家资助困难政策成长成才的先进大学生,他们的动人事迹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 [王旭明]: 我注意到很多媒体都做了充分报道,比如说新华社的报道是“得到爱更应该去传递爱”,《光明日报》的报道是“贫困让我们更加坚强”,《中国青年报》和教育新闻办公室开辟了专栏“助学政策助我成才”,他们的第一篇文章是“获得的同时学会了给予??介绍了南京大学‘秋菊’的事迹”。另外,《中国税务报》记者写了一个整版的报道,题目叫“是国家政策温暖了我们的求学路”。同时,《中国教育报》发表的这个也很好:“面对贫困他们选择阳光”,我觉得都是困难学生的榜样。我特别提出《中国教师报》,在一版用两版的篇幅刊登了国家资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事迹。特别是这篇评论员文章尤其值得一读,题目是“好政策能让千万人受益”,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员就是本人,我也是第一次以评论员的身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所以我觉得特别有感受,也特别希望大家来拜读。 [王旭明]: 说到关于资助困难学生政策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就是“媒体无知论”,去年这个时候广为传播。我说一个如果媒体对国家政策包括资助困难学生这样大的政策不去宣传、不去传播,说轻了是无知,说重了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这是这段话的全文。这段话的全文完全不等于“媒体无知”论。这段话的全文在今天发布会上再次重复,希望媒体积极行动起来,以宣传国家政策为荣、以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 [王旭明]: 我们特别不提倡我们的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我相信这样的事情是真的,全国几百万、几千万大学生当中,这样的事迹可能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都不以为怪。关键是无论是我们的大学生,还是我们的媒体,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发生这样的问题要积极促进,给他们解决。 在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的时候,我愿再次把今天提供给大家新闻背景材料的最后一段话做结:“大学寄托着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新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减困难,帮助他们增信心、长才干,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不是免费教育,国家不能全部包下来,有远大志向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不会完全依赖于国家资助,要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努力回报祖国”。我想这是对于每一个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和准备考的大学生真诚美好的期盼。 可能记者还会关心除了大学之外中等职业教育的那三个配套政策,我们将如何解读,敬请关注下周一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下周再见! 责编:毛婷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