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欧博abg手机巨头也将触角伸入医疗领域,手机厂商的可穿戴设备在智慧医疗时代各领风骚。 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施,那么这些互联网巨头或电子领军企业是如何施展拳脚的?各自间又有哪些差别?2016新年伊始,先对巨头们的英雄壮举作下年度盘点,既为见证更好的未来,也期待创造更多的奇迹。 苹果拿手戏:医疗健康开放应用平台今年12月,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200%,总出货量达到2100万个,Fitbit稳居行业首位,苹果全球第二,小米第三。 总体看,苹果的移动端野心不至于健康运动,更着重于医疗应用,实际上,苹果的手机和平板早已在医疗领域里深耕多年了,几年前就提出使用iPad改善医疗服务的说法,有执业医师在医疗过程中使用iPad,有的作为诊断辅助工具远程监控患者,或者查询医疗信息。 还有,iPad的高清成像技术能应用于展示3D解剖结构或医学影像图像等,或精细度极高的手术视频,使用iPad教育病人,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视频,动画,图片,图表等手段和资源向病人传授特定疾病和病症的知识;医生可以利用iPad记录医疗笔记,甚至作为医疗先前导入的身体坚持到工具,预先在iPad上进行心理检查和其他小型诊断评价。 在智能手机方面,苹果研发了嵌入手机内的M7芯片,M7可持续监测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等,将各种传感器数据整合传输给芯片作专门分析处理,可得到更即时的数据,实现多元化应用。 2014年6月,苹果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款新的移动应用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Healthkit将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第三方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 在具体应用上,苹果和梅奥诊所合作,力图打破以往单个健康应用提供孤立、片面的数据的僵局,通过整合多款监测应用,对用户健康获得全面的了解。美国的斯坦福和杜克大学医院还对Healthkit的数据监测和功能进行临床测试,分别测试儿童的1型糖尿病和监测病人癌症、心脏病患者的血压、体重等。 当然,Healthkit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去年11月,有数据表明Healthkit上当时就有137个健康APP。大部分属于健康跟踪类型应用。除了Healthkit,还有医疗诊断平台Researchkit,是今年三月发布的。苹果期望通过更专业的ResearchKit将iPhone手机变为医疗诊断工具。ResearchKit也是个开放式平台,允许医学界专业人士创建诊断类app,接入iPhone手机。类似苹果之前已经有的Healthkit 上有诸多共享数据的app,第一批APP有针对五种疾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同样专注物联网领域,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今年6月首批发布的Homekit智能家居产品,分别来自5家厂商,这些产品可以通过iPhone、iPad或iPod Touch控制灯光、室温、风扇以及其他家用电器。 除了几大软件系统平台外,苹果的Apple Watch绝对攒够了世界人民的眼光。Apple Watch共有普通款、运动款和定制款3种版本,在功能上,Apple Watch主打的是健康监测和提醒。且兼容的APP已超过200款。在合作方面,今年9月,谷歌宣布发布iOS版Android Wear App,该APP允许用户把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与苹果手机连接。 作为苹果的直接劲旅,三星在数字医疗领域的持久创新力同样令人惊叹。 三星: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三星电子,欧博官网在移动医疗领域主要布局可穿戴设备与健康应用APP,竭力创造手机上的医疗。三星电子2010年推出超级智能手机“Galaxy S”, 而在2014年市场上的所有手机中,三星Galaxy拥有数量超过10多种传感器,是市场上手机厂商中拥有传感器最多的公司。7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三星在可穿戴领域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穿戴设备款式多样,种类齐全,有望成为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作为率先推出智能手表的第一家科技巨头,三星在2013年9月就推出了Galaxy Gear,2014年推出Gear S,今年7月,传闻即将推出圆形智能手表Gear A , 目前还未上市。手表Gear A显示屏1.65 英寸,分辨率 360×360,768MB RAM 内存,4GB 内置存储空间,包含 GPS、心率传感器、陀螺仪、加速计、磁传感器、气压计 6 个传感器。 至此,一共出了7款智能手表:在这些智能手表中,有非常熟悉的计步器、测心率等功能,比如Gear S2 手表上就有一款主打健康监测的应用S-Health,汇聚运动周期、运动计划、专业运动监测、测心跳、心率监测、测试紫外线强度和“八杯水”等实用功能。其实S-Health在三星手机上同样存在,首次使用需要输入个人身高、体重等信息,以方便以后的锻炼和记录,之后将手指放在机身背面的传感器上,测量将自动开始,完成后即可显示测量数据。 另外,Gear fit 是三星出的一款智能手环,界面美观,功能上同样自带健身追踪功能,持续监测用户步数、行走距离、消耗卡路里数量等,手环只兼容三星的手机和平板。 去年5月 ,三星又推出一款名为Simband的智能健康追踪腕表,这款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可通过佩戴者皮肤辐射的不同波长,全天无间断追踪用户诸如血压、呼吸、心率、血液二氧化碳含量等多个健康数据,与此同时,Simband可以实现24小时供电,支持用户睡觉时“腕上充电”,从而解决了智能穿戴设备面临的一大普遍弊端。 与此同时,三星还顺势推出三星多通道交互架构SAMI,本质是开源健康软件应用平台,可以收集来自不同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并分析,不仅支持腕表与手机APP的数据实时传输,也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API接口,成为开放性的数字化健康数据平台。三星此举可谓立意深远,能获取众多接入平台的其他健康APP的海量数据信息,之后将这些重要的数据分析并“规格化”,与其他应用开发者共享。所以Simband健身手环也是基准设计硬件,开放的模板,有望整合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新款传感器模块。 今年初,有消息称,三星的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款可通过感应脑电波来检测早期阶段中风的可穿戴设备,这款设备的原型机已经公布,名为EDSAP,EDSAP可将检测到的脑电波无线传输至相连设备,并在1分钟之内判断发生中风的几率。此外,当长期使用时,这套装置还能通过压力、焦虑和睡眠模式分析出佩戴者的神经健康。 至此,三星已经形成由生物工程处理器、SimBand、Gear、S-Health应用组成的“三星智能健康生态系统”,所以三星目标十分清晰,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用户健康管理。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三星表示继续进入手机健康医疗市场,借助IT工具与医疗机构合作,构建自身健康管理系统,同时会加强与保险公司、制药厂、医院的合作,将健康与医疗产业打通,欧博构建宏大的医疗生态。 其实,三星的可穿戴设备不止于医疗健康,今年5月,推出了一款新型芯片Artik,打造这款超级芯片的目的,就是连接一切事物,Artik系列处理器结合了硬件和软件,能让三星快速轻松地创建物联网设备,由此看来,三星将凭借物联网芯片,用手机等移动端设备连接一切,实现万物互联。 另外,在投资合作方面,三星同样出手不凡,2014年2月,三星与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达成一项新的医疗研发合作项目,成立了“UCSF-三星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创建了新的医疗传感器及技术测试平台,为市面上众多健康相关的医疗设备进行标准测试,并验证其有效性。 LG 紧跟时代潮流坚决不落伍2014年1月,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LG发布了首款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Lifeband Touch,在健康方面,它不仅能监测用户的行走步数、消耗的卡路里等健康数据,同时还可以提供血压、心率等数据。Lifeband通过蓝牙和iOS或Android手机连接,连接RunKeeper以及MyFitnessPal等APP,同样,Lifeband也能整合内置有心率传感器的耳机。 去年,LG的G Watch R评为年度外观漂亮的智能手表之一,G Watch R是真正的圆形表盘,是LG推出的第二款Android Wear 产品,手表下方有麦克风,能依靠麦克风录入语音信息。G Watch R的背部有心率检测器,工作时发出绿光。 那么LG的G Watch就是第一代了,外观四方形,有9轴加速度计,更像是一部微型LG 手机。但第一代的LG手表不具备心率监测功能。 今年3月,LG继推出了广受好评的G Watch R之后,再度发力圆形智能手表,名为Urbane系列智能手表,也是首款支持LTE网络的智能手表。该系列包含两种智能手表,分别为LG Watch Urbane和Urbane LTE。两款Urbane都内置了一个虚拟健身教练和GPS芯片,可以监测用户的跑步或者骑行运动,内置的心率感应器和气压计对于登山运动也可以监测。LG甚至还为高尔夫爱好者加入了内置的动作感应器、加速度计、陀螺仪和指南针等。 2014年12月,LG的一款移动应用LG Smarthealth获得美国FDA认可,该APP能跟踪活动包括走路、跑步、骑行、滑冰和规划路线,还包括热量追踪,同时还允许用户设定热量和运动目标,虽然上述都是健康运动类的跟踪功能,不需要FDA认证,但LG申请FDA,表明未来计划拓展医疗领域。 另外许可列在了“传输器和接收器、生理信号和射频”这一常见的移动健康供应商范畴内,同时在心血管专业目录下,这也表明LG的设备或app可能用于心率追踪。 在合作上,2012年,LG位于美国的研发子公司Zenith还与圣地亚哥的Independa公司合作,该公司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的远程医疗产品开发。通过合作,LG计划将Independa的云医疗Angela整合到电视上。 诺基亚从头再来,酝酿可穿戴外媒对诺基亚的评价是,诺基亚没有死,它只是睡着了。听着很耳熟,因为中国当年也被认为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不过现在醒了。有报道称,诺基亚将于2016年重返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董事长Risto K. Siilasmaa在2015年12月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诺基亚未来将聚焦虚拟现实VR和数字健康等领域。 未来的布局依然是物联网为核心:“诺基亚正在思考新的机遇,正在考虑改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欧博娱乐互联互通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并且把数以亿计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手机、可穿戴产品和健康设备联系到一起,放到云端分析。万物互联的时代有很多好处,它能够从浪费变成节省,把复杂简单化。”Risto K. Siilasmaa说。 今年8月,诺基亚推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诺基亚新申请的专利也佐证了诺基亚正在进行可穿戴设备开发的传闻。其中有一项就是主打健康的腕带,能收集用户的生理数据或计步;其独特之处在于这款腕带能够收缩,并能始终和使用的皮肤保持适当的接触,从而能在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收集更精准的数据。 为了收集心脏速率、血压或皮肤水分的数据,传感器必须要和使用者的皮肤有适当的接触。而当传感器不收集数据时,就没有必要一直保持接触。如果腕带不一直紧紧地戴在手腕上,用户体验就会更好。因此使腕带在需要收集数据时收紧,收集数据之后再自动松开,就会带来更好的体验。 2014年5月,诺基亚开发了SensorCore低功耗芯片,该芯片能节省电量,减少手机电量消耗。因为当很多应用,如健身和健康应用都想利用芯片数据,可能会耗费大量电量,而这款SensorCore就能以低功耗运行。 今年1月,据悉,诺基亚可能推出Here可穿戴智能手表。现在还未上市。 华为组合拳:医疗信息化+健康云平台+智能可穿戴国内市场,头号选手肯定是销量第一的华为了。华为作为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首先在医疗领域能直接服务医疗机构,帮助医院实现医疗信息化,为建立数字化医院提供技术支持。 最突出的就是华为云计算技术了,华为推出面向企业级别客户,提供IaaS类型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中立、安全、专业的公有云平台,并创建了健康的云计算生态环境,这种云计算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在医疗等领域。 比如2015年7月,华为与九州通、东华软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同设立互联网医疗及医疗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在大数据、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测设备等诸多方面为医院设计研发一站式解决方案。 2015年9月:华为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推出基于华为云的手机APP挂号系统。协会医院的手机挂号,能实现移动终端挂号、查询检查报告、咨询用药等功能。今后还将丰富拓展更多功能。 2015年11月:华为与中珠控股建立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拓展肿瘤诊疗服务运营和大数据分析市场。在肿瘤疾病大数据领域,华为负责大数据分析运营业务,为中珠控股提供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2015年12月:华为与芯联达合作,推出医院4G“互联网+”解决方案。 在远程医疗方面,华为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起辐射全省的远程医疗平台,覆盖河南省118个县。同样,华为也为克拉玛依建立了创新的远程网络模式,一个远程医学平台,外联若干尖端协作医院,服务多家省内医院。 另外,华为还提出远程健康方案,该方案包括远程慢病管理和定位救助等功能。远程慢病管理可远程测量血压(BP)、心电图(ECG)、体温(TEM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由医护人员进行远程的指导、干预,服务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病病人。定位救助实现对病人或老人的GPS定位,以及紧急情况下患者的一键救助。目前挂号方面的合作方是挂号网,咨询问诊方面的合作方是春雨医生。 在硬件和可穿戴设备方面,华为依然成绩骄人。2014年9月,推出移动医疗推车RP200-H,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功能丰富,如床边会诊、患者托管、远程探视、远程重症监护、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 在消费领域,华为和三星、苹果等类似,也有智能应用配套可穿戴设备共同监测健康数据。在华为的几款主力机型Mate8、Mate S、荣耀7中,都有集合多种医疗APP的健康平台,能连接华为自产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等。运动监测功能包括自动记录步数、距离、卡路里等运动数据,可接入的可穿戴设备有血压计、血糖仪、体脂秤等。 华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华为WATCH,智能手环TalkBand B2、荣耀手环zero、荣耀手环(B1),以及智能耳机TalkBand N1等。其实,这款华为表被业界理解为与HTC的公然叫板,形成Jawbone-华为,UA-HTC的两组竞争对手。 华为的智能手表能感知步数、热量消耗、海拔、心率、能在用户走路、跑步、骑车、登高或睡觉时自动监测用户活动,丝毫不影响日常行为,外表看似高端瑞士表,内心却是智能多功能运动表,所以混搭的风格,也是很有创意的地方。用户能自由选择40种模拟表盘,能接收提醒通知、跟踪健康,查询邮件等。 所以正如上所述,在竞争格局上,外国品牌是三星VS苹果,国产品牌是华为VS HTC。那么HTC在医疗健康领域又有哪些精彩举措呢? 国际范的HTC,医疗、健康全包揽其实中国台湾的HTC在医疗领域也表现不俗。据传,是一则去年12月底的旧闻,HTC即将发布数款HTC Tricorder,是个人智能医疗检测设备,共分四款:Ear plug、Ear scope、Lens cap以及Skin scope,分别涵盖了皮肤、耳道等部位,还能监测血液、尿液,呼气等。 比如,装置内建电子鼻,可分析口气中的化学物质,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得了肺炎。皮肤显微镜以及耳道显微镜两个配件,可透过无线方式传送即时影像到手机上,使用者只需把耳道显微镜放入耳朵中,如果使用者耳朵内有中耳炎的征兆,它可透过手机提醒用户。 至今不晓得上述只是概念还是正在研发的产品。从这些健康配件中可看到,HTC已经大胆向医疗物联网领域迈进,这一点和三星、苹果等类似,也追寻的是万物互联的国际路线。 也有人猜测,HTC转型之路可能源于在欧美市场竞争不力、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原因,才开始重视中国国内市场,于是从概念创新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医疗健康领域开始进军。 比如,HTC和美国体育装备品牌Under Armor联合开发一款健身产品:智能体重秤,名为“UA Scale”。它是一款蓝牙体重秤,能测体重和身体中的脂肪。其实之前这两家曾合作推出有腕式健身追踪器 HTC Grip,今年3月,HTC对外展示了产品。HTC Grip被业界称为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一块敲门砖。这款可穿戴设备防水,也能跟踪速度,距离,跑步的热量消耗,骑自行车和健身房锻炼和睡眠等一系列活动。设备有GPS定位功能,不带手机也能将数据同步到智能手机上。既然和Under Armor合作,自然HTC Grip的数据会同步到Under Armour开发的健康数据集合APP UA Record上,其实UA Record也是一款开放性平台产品,是一款能集合其他多款运动类APP和可穿戴设备的软件。 除了Grip,HTC还于3月份发布一款跟踪运动的app,称为Fun Fit,能测量运动的步数、距离、能量消耗、锻炼时间等,绘制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以及每年的运动曲线帮助用户了解运动情况。该应用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虚拟形象,并通过Facebook与好友连接,因此用户可以保持与好友的社交互动。 去年3月消息称,HTC成为Fitbit官方指定的唯一一款安卓系统的,装载 Fitbit APP的智能手机。这和HTC设计师Jonah,后来任职Fitbit新任工业设计副总裁有关。HTC收购One & Co.公司后,Jonah就在HTC旗下工作,负责领导HTC One M8和M9的设计。而Jonah在One & Co.的时候,就负责与运动相关的项目,包括为阿迪达斯、伯顿滑雪板、K2 Sports、耐克和乐斯菲斯设计产品。所以Fitbit和HTC的关系由来已久。 其实早在2009年,HTC还出过一款 HTC Fuze的手机,现已停产。当时Wound Technology Network (WTN)应用这款手机,帮助医生诊断、为有慢性伤口恢复的的患者随时随地下处方,是款远程辅助伤口痊愈的管理软件。当时很多医生、护师、以及医师助理都在使用那款手机,用户能在家远程享受医生治疗服务。 而且,为辅助治疗,医生还用HTC手机拍下病人的伤口图片,病传给伤病治疗专家,图片也载入患者电子病历中。 2010年,HTC推出的EVO手机,就服务于军方。美军陆战队曾考虑把电子医疗病历移植到iOS和安卓设备上,陆军医疗通信战斗伤亡护理软件(MC4)在苹果系列产品和HTC 的EVO以及Samsung’s Epic上进行了尝试。类似的,专业的医学影像类诊断软件APP,名为Calgary Scientific’s Resolution MD,后来获得FDA认可,也在当时的HTC EVO 4G设备上有应用。 在投资或赞助研发方面,2010年8月,诺基亚、HTC等赞助一款视频聊天软件开发,专为听力受损或听力有障碍的用户设计。2014年11月,InfoBionic融资1700万美元,用于远程心脏监控系统,投资方之一就有HTC,可穿戴设备能将病人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跳速率、心跳等数据直接传输到云端,经云端智能化分析,初步筛选数据后,去除假阳性,再将分析后的数据传递给医生,医生借助网页、APP可查看病人数据,甚至直接通过APP进行诊断。 最后,HTC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先后与多家健康监测APP自由对接,如2013年和获得FDA认证的AliveCor 心电监测设备合作,监测数据能上传到HTC手机上,再早些时候,2010年,AirStrip技术公司与Sprint合作,为医院提供一系列医疗级别的系统解决方案软件,AirStrip的APP允许病人远程实时监控,将关键的病人数据能从医院监测系统中传输到医疗人员的移动设备上。该APP就能允许在HTC EVO 4G 和三星Epic 4G的手机上。 在今年6月,董事长王雪红曾表示在智能型手机业务上,下半年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明星产品,明年的旗舰机也会有更突破的设计与科技的创新,另外,也会更强化产品的组合以因应市场需求。HTC很快兑现了诺言,今年2015年12月,在HTC举办的HTCVIVE UNBOUND宏达无限开发者峰会上,HTC展示了HTC Vive 在电影、娱乐、医疗、地产等场景的应用,所有与会者都感受了HTC Vive 带来的身临其境于虚拟现实世界的奇幻体验。在大会现场,王雪红表示非常看好VR领域,认为虚拟现实将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 所以,相信HTC追求创新的脚步不会停,就请保持好奇,对HTC拭目以待吧。 联想:医疗信息化+初试智能可穿戴联想在医疗领域发力,表现之一即联想控股通过战略性投资医疗企业,从而进入医疗产业。比如注资了拜尔口腔医疗集团,从此业务半径进一步延伸。其实在2013年,作为IT企业,联想就出了联想智能“云”医院解决方案,提供从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直至后台核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等IT硬件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全面数字化医院建设方案。这一点和华为的医疗全面信息化集成理念如出一辙。 联想智能“云”医院解决方案,重新阐释了数字化医院的全景图,将医院的桌面端、移动端、服务器、存储等智能地融合起来。比如,2014年,联想通过与温附一合作建立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转型为一个SAAS服务提供商。采取与业界顶级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合作的方式,共同建立智慧医疗研究院,为整个医院建设提供业务咨询、流程再造、基础架构搭建、软件开发和运营维护的方案。 比如2013年,上海新华医院搭建了以联想ThinkCentre M4350q为核心的医护工作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配备了400台联想ThinkCentre M4350q为单元的全新移动查房系统。 在可穿戴领域,去年11月,德国TüV莱茵在京为联想集团颁发了全球首张智能可穿戴设备证书,借此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证书检验有两方面,一是符合全球各大知名组织的行业标准与技术法规要求;二要保证产品通过TüV莱茵的专门的用户体验测试。拿证不久,今年年初,联想就发布了一款Vibe Band VB10智能手环,这标志着联想向可穿戴设备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小米从硬件切入移动医疗小米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真的是深谋远虑,很早就与知名的移动医疗公司建立关系。同时,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依然以智能硬件为主。2014年7月22日,在2014年小米年度发布会上,雷军宣布用户通过小米手机享受预约挂号等移动互联网便捷就医服务。为米粉提供这一服务的正是挂号网。其实早在2007年,雷军的个人天使投资机构顺为创投就向好大夫在线送出3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雷军发起的顺为基金也曾在2012年向丁香园送出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之后主打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也在年初拿到雷军的数千万。 2014年9月18日 九安医疗全资子公司 iHealth,与小米投资签署了投资协议。创立于1995年的九安医疗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致力于专业检测家庭化、个人化,专业理疗家庭化,是国内领先的电子血压计生产厂商。自此投资后,双方也有一份排他协议,即小米承诺 2 年内不投资两类公司,一是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医疗产品,二是和 iHealth 类似的以血压、血糖等单一功能为卖点的产品。小米与九安医疗的合作模式不仅在软硬件上进行了交流,而且也创新地利用了小米网站这个电商平台,预计这将被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效仿。可能因为这份排他协议,小米此后在移动医疗领域再无大动作。 在国产机中,2015年的双十一催生了新的网络用语,“花旗小妹”,用以代指剁手节销量排名靠前的几家国产机,分别是华为、魅族、小米、360奇酷。 介绍完华为和小米,魅族又是怎样的呢? 魅族不走寻常路,要建医院今年12月,据悉,族有意投入2000万美元注资“笔戈科技”开设医院,并开启海外融资。整个项目由海外一家权威知名智能医疗机构给予技术及资源支持。“笔戈科技”作为先锋媒体平台,同时,也是魅族科技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一直在魅族版图里承担着“创造及分享创意、趣味、前沿的好内容”的角色,创造了不少广为流传的精品内容。 另外还有一款深受年轻小女生喜爱的手机,OPPO,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全球性的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OPPO作为国产手机的佼佼者,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名为O-Band。外观设计时尚,功能丰富,O-Band的手机APP也包含众多数据分析和计算功能,让用户全方位掌握自身的身体状况。 O-Band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是运动追踪和睡眠监测,通过手环内置的传感器,两方面的数据将被记录、收集起来。尽管O-Band智能手环上也有LED点阵屏,但它能显示的数据有限,因此需要在手机上安装O-Band应用。除了记录、手机运动追踪和睡眠监测数据以外,O-Band智能手环还有一些非常人性化的功能,比如遥控拍照、震动提醒等。 另外,2015年5月,OPPO发布compass蓝牙手环,将运动循环显示器和心率监测器功能融为一体。Compass手环支持心率监测,内有黑白显示屏。 从上述对比能看出,在海外手机品牌中,企业高层更看重物联网概念,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物联网,现在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或硬件只是应用的一角,未来品牌在智能家居方面一定大有作为。 比如高端品牌机苹果通过iPad及早实现了医疗领域的扩张,为提升医疗服务作出独特贡献;其次iPhone和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上集合有开放应用平台,开放系统能对接多款应用,兼容多种智能硬件的数据集成;三星,以强大的创新能力,研发多款可穿戴智能硬件让世界都为之雀跃,同时也自建健康开放云平台,能对接其他品牌的智能设备;LG,和三星与苹果相比,差距明显,但战略思路相同,也是健康云平台加智能可穿戴;诺基亚,目前仍处于落后地位,在可穿戴领域还在酝酿中。 再看国内畅销的几款品牌手机,在战略布局上,部分企业如华为和联想与国外品牌有显著不同,可能由于国外医疗信息化作为独立产业,已有不少成熟公司,所以业务独立,能专门为医院提供全面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但国内该领域还处于稚嫩阶段,独立的医疗信息化方案供应商数量较少,华为和联想等作为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有能力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同时又有能力独立研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因此业务能广泛拓展,既针对企业用户,也针对个人消费用户,分别开发相应的软硬件,这是和国外品牌相比,差异较大的地方。 具体来看,华为手机,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出手不断,既和国外知名体育品牌合作,开发运动健康追踪设备,也介入医疗级别硬件设备。同时和国内领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型或资源型企业开展合作,为用户开放手机连接入口,能为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导流,同时方便了手机用户,为用户培养在线医疗的习惯作贡献,同时推动移动医疗行业发展。联想,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投入不明显,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但和华为一样,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HTC比较特殊,因为是台湾企业,之前主要精力一直投放于欧美市场,近年来海外市场受挫,才转战内地,但发展规划和三星、苹果很相似,可见走的是国际范儿路线,技术为王,所以高层更看好未来极有发展前景的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同样,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在医疗应用方面表现活跃,多年前就跟随国外主流市场,通过手机为军方、医院提供软件应用服务,所以预期未来智能硬件依然是HTC的发展主线之一。 小米,相对保守,依然关注医疗相关的硬件设施,自研发的只有一款小米手环,投资了iHealth补全医疗短板,同时和挂号网、好大夫、丁香园都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可见小米的想法还是且行且看,对移动医疗领域持观望态势,短期内没有表现出大举发力的决意。 最后还有深受年轻女性喜爱的时尚机魅族和OPPO,前者传言投资建立医院,未来规划不甚明了;后者也是走寻常路,研发两款可穿戴手环,试探下市场热度,同时彰显不落伍,紧跟潮流的发展态度。 (责任编辑:) |